第623章 知府大人难伺候_新婚夜被鸽后我绑定了大司农系统
笔趣阁 > 新婚夜被鸽后我绑定了大司农系统 > 第623章 知府大人难伺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3章 知府大人难伺候

  林冉宅在庄子上和六筒讨论桑园围的规划,画出图纸。

  如此她还不甚满意,因为她想将海路与内水路线相连接。

  【六筒: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林冉不以为然:“我也没有想要一口吃成胖子。

  反正都是要开凿河渠,何不把内水路与海路一并设计出来,再慢慢地改造。”

  她看过岭南的府志,也查阅过了各种相关资料,阅读过各种游记等书籍,从书里面看到了当年开海的盛景。

  若是海路和内水路可以相通,那么岭南与中原内陆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

  林冉一向是想做便要做,行动力杠杠的。

  当天晚上就宣布要去沿海线上巡视一番。

  林千不想同意自家长姐去那偏僻的地方:“长姐,你如今身子重,那沿海的村子贫苦不说路还难行。

  您若实在想去,不若等生完孩子再去?”

  反正她长姐得在岭南待上几年呢,不急于这一时。

  林冉挥挥手:“等孩子出生了,孩子小我也不放心自己出行,带着他们出行我也不放心。

  到时候得耽搁多久去?”

  就像前世她的同事想要出去旅游,怀孕的时候觉得挺着个大肚子不方便出行。

  等到孩子出生了以后,才知道孩子还是揣在肚子里的时候,最有自由,想去哪里去哪里。

  等孩子出生后,每次出行都需要大包小包,还不够麻烦的。

  而她的旅游也从孩子出生后拖到了孩子能跑能跳的时候。

  林冉自怀孕以来,真的是一点孕期该有的不该有的反应都没有,什么腰酸腿软之类的更没有,所以她现在才会挺着个大肚子在外面跑。

  不然等孩子出生了,绊住了她的脚步,再想跑就跑不了咯。

  林冉一旦下了决定,一般人是改变不了她的想法的。

  因此,第二日,一行人就启程往海边去。

  白家少家主第一次觉得,这位知府大人难伺候。

  哪个府的大人像她一般,这么喜欢往各个犄角旮旯里去?

  还是个大着肚子的妇人。

  哪家贵夫人有了身子不是在家里安胎保胎?

  虽然林冉一直说不需要他相陪,他哪里敢不陪着?

  之前说过了,岭南府的海岸线很长,几乎每个县都有沿海岸。

  林冉从南林县绕到闽宁县,再转到东宁县。

  看到了依山而建立的用石头砌成的房子,看到了靠海以捕鱼为生的老百姓。

  听到了渔民口中靠老天爷吃饭的不容易,也尝到了新鲜的海鲜和晒成干的海鱼。

  一路走来,一行人愈发沉默。

  梨花小声咕哝:“我都不知道,还有活的这么苦的人家呢。”

  她跟着自家姑娘大江南北的跑,什么样的穷人没见过?

  此刻,她觉得最惨的就是海边的渔民了。

  每日天不亮就要出海捕鱼,一不小心遇到大风浪,一个海浪卷过来连人带船被卷走。

  那些住在山里的百姓们,虽然得到的粮食少吧,好歹还能种出来。

  而渔村的田都是盐碱地,山上都是岩石,想种粮食都种不出来。

  渔民们把每日打上来的鱼拿到外面的城镇换取粮食,路还不好走,鱼到了城镇变得不新鲜,直接被压到最低价。

  桃花也跟着感慨:“这世间啊,苦的都是老百姓。”

  梨花点头:“和他们比起来啊,我这个小丫鬟过的都是小姐们的生活。”

  林千听了好笑,真实道:“梨花啊,一般的小姐过的都不如你呢。”

  高门大户的丫鬟们的小日子,县令家的小姐们都比不上。

  尤其是像她长姐这样的,从来不苛责打骂丫鬟,在她手底下做事不要太幸福哦。

  当然,她长姐手底下不养闲人,长姐这几个丫鬟也是很有能力的。

  林冉听着她们的讨论,自己拿着桑园围的图纸在看,实际上是在看脑海里六筒绘画出的地图。

  六筒描绘出的图异常细致,林冉两相对比,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一行人在路上行走了半个月,这才走到东宁县。

  东宁县在南林县的西南部,先朝时期,曾在闽宁县、东宁县设立了港口,创建了海航,出海到各国与海外国家进行商贸活动。

  后来中原内乱,朝代更迭,出台了禁海政策后,这港口慢慢被废弃了。

  如今还保有的港口,是属于江家军的军事港口,抵御海外倭族、丽族等入侵。

  而林冉的目的地,正是东宁县那个废弃的海港。

  林冉记得一本游记里这样描写过海港的样子:“船停五只,状若高楼,珍珠玳瑁、犀象齿角、丹砂水银、沉檀等香,希奇难得之宝,其至如委。

  港口人往车来,重利者接踵而来,呼喝声声日落而不止……”

  描绘的是一副非常热闹的海航图。

  那时候的海航停留着许多楼高般的大船,海外来的商人们带着各种奇珍异宝来以物易物。

  码头人来车往,各家重利益的商人们穿行与此,而港口也生出了许多做小生意的摊贩,吆喝声音从早到晚不带停歇。

  而如今,隐约能看到当年海港的影子的地方,是那些断壁残垣,以及一座折腰坍塌的灯楼。

  林冉忍不住发出感慨:“昔日繁华如斯,今萧条至此,更迭的不只是朝代,还有繁华。”

  白家少家主自小生在岭南,还是自祖上就开始从商,对于这海港自然也听说过以往的盛况。

  听得林冉如此感慨也跟着点头:“据我家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只言片语,当年岭南之繁华不弱于今日的扬州。

  据闻,当年有许许多多海外的大船行来,带着宝石香料药材等物品,来换取中原的布匹茶叶和瓷器等。

  真是难以想象那种盛况……”

  白家少家主表示,现在的岭南已经落魄成了贬官流放的圣地,他真的想象不到岭南有那么繁华的景象。

  林冉望着浩瀚的的大海,目光飘远:“总有能看到的那一天。”

  一直凝望着大海的林千忽地回头看了一眼自家长姐,不掩脸上的惊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dkjr.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dkjr.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