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白居易_中国历史故事
笔趣阁 > 中国历史故事 > “诗魔”白居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诗魔”白居易

  继杜甫的卓越才华之后,唐代宗时期,唐朝文坛再次迎来了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被誉为“诗魔”的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于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他出生的时代正值乱世,不久之后,蒲镇节度使李正己便发动叛乱,河南十余州陷入战火。在白居易两岁那年,他的祖父和祖母相继离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随后,他的父亲白季庚由宋州司户参军改任彭城县县令,一年后又被提拔为徐州别驾。为了躲避战乱,白季庚带着家人迁往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白居易的童年便在这片土地上度过。

  白居易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读书刻苦到手掌磨出茧子,嘴里长疮的地步。然而,十一岁那年,他的平静生活被战乱打破。在此后的五六年间,白居易随家人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

  尽管如此,白居易依然矢志不渝地追求学问。终于在十八岁那年,他考中进士,两年后担任秘书郎的职务。公元806年,他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前往地方担任县尉。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出了《长恨歌》、《观刈麦》、《池上》等脍炙人口的诗作。

  公元807年,白居易回朝任职,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次年又晋升为左拾遗。他在此期间写下了《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等大批讽喻诗,以锐利的笔触揭露了社会黑暗和官场腐败。

  然而,白居易的直言不讳也让他树敌众多。公元815年,御史中丞裴度和宰相武元衡遭遇暗杀,武元衡不幸身亡。面对这一重大事件,白居易义愤填膺,极力主张缉拿凶手。然而,当时的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对此事置若罔闻。白居易虽然职位低微,但却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发声。这一行为触怒了当权者,他们指责白居易僭越职权。唐宪宗听信谗言,将白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

  更不幸的是,白居易曾写过讽喻诗讽刺朝中大臣王涯。王涯趁机报复,恶意中伤白居易。于是,尚未到任的白居易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经历了那场沉重的打击后,佛道思想逐渐在白居易的心中生根发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此以后,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退,转而将更多的心力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

  公元820年,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他深知白居易的才情出众,于是决定重用这位诗人。白居易因此重返长安,先后担任了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要职。然而,白居易对政治的热情已不复存在,加之当时唐穆宗对朝政的疏离和朝中大臣的权力斗争,他深感无奈和厌倦。于是,他极力请求唐穆宗将他调至地方任职,唐穆宗最终应允了他的请求。

  公元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三年之后,他又被调任至苏州担任刺史。晚年的白居易,一直在洛阳担任官职,直到七十岁高龄才退休。

  白居易的一生,创作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是唐朝一位高产的诗人。他的诗作如《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杜陵叟》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偏重写实,且富有讽喻意味。他反对浮夸艳丽的诗风,主张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人民情感。因此,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dkjr.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dkjr.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