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崩离析_中国历史故事
笔趣阁 > 中国历史故事 > 北魏分崩离析
字体:      护眼 关灯

北魏分崩离析

  北魏孝文帝驾崩后,其子元恪继位,即北魏孝武帝。然而,自元恪登基以来,北魏的国运逐渐走向下坡。元恪离世后,年幼的元诩被立为皇帝,也就是孝明帝。由于年幼无法亲政,大权旁落至元诩的母亲胡太后手中。

  胡太后是个极度奢侈的人,她笃信佛教,为了彰显对佛祖的虔诚,下令在皇宫旁兴建了一座宏伟的永宁寺。这座寺庙壮丽非凡,佛像由白玉雕琢、黄金铸造,其中一尊佛像高达一丈八尺。寺庙内佛房多达千间,皆以珠玉锦绣装饰。此外,胡太后还命人建造了一座九层宝塔,塔高九十丈,夜晚风吹铃铛之声,可远传十里之外。她还命人开凿石窟,铸造佛像,耗资巨大,劳民伤财。

  某日,胡太后无意间走进国库,发现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这些皆是北魏前几代皇帝从百姓手中搜刮的财富,但在胡太后眼中却如同儿戏。她突发奇想,打算以此戏弄朝中大臣,便宣布将赏赐他们这些绫罗绸缎,但条件是他们必须亲自搬运,能搬多少便得多少。大臣们闻讯后,虽喜出望外,但平日养尊处优,体力不支,结果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虽背得满载,却未走几步便跌倒在地,一个伤了腿,一个伤了腰,狼狈不堪。胡太后见状大笑,命人将他们所背之物悉数收回,宫中上下皆为之哄笑。

  在胡太后的影响下,北魏的贵族大臣们亦纷纷效仿,竞相摆阔。河间王元琛宴请同僚,所用食器皆为玛瑙水晶,奢华至极。他还带众人参观自己的仓库,只见金银绸缎堆积如山,令人咋舌。元琛甚至自诩其财富超过晋朝的石崇,让章武王元融听后黯然神伤,卧病在床。

  高阳王元雍的财富亦不在元琛之下。他的府邸庭院豪华如皇宫,家中伎乐五百人,仆人六千,一顿饭的花费便高达数万钱。

  为了敛财,官员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元晖担任吏部尚书时,公然卖官鬻爵,官职明码标价。地方官员亦不遑多让,他们使用重秤、大斗、长尺征收租税,使得百姓不堪重负,纷纷出家为僧以逃避繁重的赋税。这导致北魏政府控制的编户锐减,财政收入大受影响。为了挽回损失,北魏政府一方面加重未逃亡农民的赋税,另一方面大力搜捕逃亡农民,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随着农民阶级与北魏统治阶级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终于在公元523年,北魏境内爆发了震撼朝野的“六镇起义”。虽然起义军最终遭到了镇压,但北魏政府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此时,北魏的实权逐渐转移到了大将宇文泰和高欢的手中。

  公元532年,高欢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根据地,开始遥控操纵北魏的政权。当时的皇帝孝武帝元修对高欢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于是他将宇文泰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命其调兵遣将,为讨伐高欢做准备。然而,高欢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以清除奸臣为名,集结大军向洛阳进逼。

  魏孝武帝元修亲自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河桥(今河南孟县南),并在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北麓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以抵挡高欢大军的进攻。当高欢领兵围攻洛阳的消息传到宇文泰耳中时,他立即将高欢的罪行公之于众,同时派遣大将李贤率领一千名精锐骑兵前往洛阳增援,又命大将赵贵率军进攻高欢的老巢并州,并派遣行台长孙子彦前往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南)镇守。宇文泰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向弘农(今河南灵宝南)发动进攻,以牵制高欢的兵力。

  为了应对高欢大军的进攻,元修命令大都督、颍川王元斌,行台长孙稚及斛斯椿等人领兵前往虎牢关坚守。然而,随着高欢大军的逼近,洛阳的局势愈发危急。元修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各执一词,意见不一。有人主张坚守洛阳,与高欢决一死战;有人主张放弃洛阳,向西进入关中;还有人提议离开洛阳,南下投靠贺拔胜。

  就在元修犹豫不决之际,颍川王元斌从前线返回洛阳。他与斛斯椿在前线因争夺指挥权而产生矛盾,元斌因未能占据上风而愤怒离开前线,返回洛阳向元修告状。他编造谎言称高欢的大军已经逼近前线,元修闻讯大惊失色,立即下令让斛斯椿率领大军返回洛阳加强防守。然而,在斛斯椿返回之前,元修在五千多名骑兵的护卫下,决定先行离开洛阳,一路向西逃往长安。当元修一行来到崤山道(今河南洛宁西北)时,意外地遇到了宇文泰派来增援洛阳的部队。于是,元修便与这支部队一同前往长安。

  高欢率领的军队毫无阻碍地占领了洛阳。在洛阳,他扶持清河王世子元善见登基为帝,并改年号为天平。为了稳固政权,他更是决定将都城从洛阳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这一政治变动标志着北魏的分裂,同时也宣告了东魏政权的建立。

  不久之后,远在长安的孝武帝元修驾崩。宇文泰随即拥立元宝炬为皇帝,并改年号为大统。这一举措也标志着西魏政权的诞生。至此,曾经一统北方的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dkjr.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dkjr.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