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朱元璋:建立漠北要塞,把朱棣封去漠北当藩王?_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 > 110:朱元璋:建立漠北要塞,把朱棣封去漠北当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110:朱元璋:建立漠北要塞,把朱棣封去漠北当藩王?

  110:朱元璋:建立漠北要塞,把朱棣封去漠北当藩王?

  破逆军的征途还在继续。

  以此同时,朱栎直接写了一封奏折,派人快马直接送回了应天府。

  奏折的内容主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便是关于太子朱标的死因,他告诉朱元璋,这个消息他已经从鞑靼人口中听到了。

  其实说起来也挺讽刺的。

  太子驾薨这么大的事情,朱栎不是从自己人嘴里知道的情况,结果还是从敌人口中听来的。

  第二件事,是他将要率领大军继续征讨瓦剌,也把想要收复河西走廊一代,并且将别失八里周边诸国全部干趴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第三件事,则是漠北的鞑靼人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整个漠北现在就是无主地带。他建议朱元璋在东北一带的地方建立奴儿干都司,提防东北的女真人会趁机~抢地盘。

  另外还要在漠南建立军事要塞,派能征善战的北方塞王前去驻守,如此漠北可收入大明版图当中,而漠北也成为了大明藩王的封地。

  他朱栎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自然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便宜了别人!

  七日之后,朱栎的大军从为加尔湖畔一路往西,已经逐渐进入了瓦剌人实际控制的区域。

  同时,朱栎的那封奏折也送到了应天府。

  早朝之前,朱元璋看到朱栎这封奏折的时候,直接就傻眼了!

  千防万防,没想到朱栎还是听到了太子驾薨的消息!

  不过还好,看样子朱栎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影响到他的北征计划,因为这个臭小子又带着大军去搞瓦剌了!

  只不过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只用了三个月就搞定了漠北,这就要跑西边去了?

  这比他在模拟人生当中看到的时间还要早啊!

  看来因为自己有意识的干预,现实也潜移默化的和模拟器的历史轨迹出现了偏差。

  但思想这玩意,朱元璋自己都没办法控制。

  不知道也就罢了,就像是他明知道朱允炆和朱允熥都不适合当皇帝,而且连皇位都坐不稳的时候,还会硬要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把皇位传给他们?

  即便是真的有什么原因让朱元璋不得不这么做,他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可能要发生的悲剧。

  这就是提前预知了未来而产生的弊端。

  知道未来,接下来可能就是改变未来,应该说一定会改变未来。

  这不是朱元璋想要控制就能控制得住的。

  至于朱栎所说的第三件事,则彻底让朱元璋凌乱了。

  去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长白山一带的女真部族,虽然不如鞑靼人,但一惯都很有野心,的确不得不防。

  咱老九打下来的江山自然不能白白便宜了这些外族人!

  可让藩王去漠北就藩是个什么鬼?

  九边重镇的藩王,又有谁愿意去那荒凉之地?

  这跟直接发配有什么区别么?

  要说能征善战,除了朱栎之外,朱元璋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便是朱棣的名字。

  可你要跟他说,你别在北平呆着了,直接去漠北吧。

  咱把漠北全部给你,你给咱去开荒!

  朱棣能乐意?

  亏老九能想到这种办法,这不是坑哥么?

  而且在漠北那种地方,想要建立军事要塞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即便建好了,还能比得上北平府?

  那里好歹也是昔日的元大都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开始头疼了起来。

  他能感觉到,朱栎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这个藩王也只有朱棣最合适,他要选的人便是朱棣!

  因为朱棣不惧鞑靼人,而且和鞑靼人数次交锋,都是大胜而归,他是众藩王当中唯一有资格也有能力镇守漠北的人!

  可他要怎么跟朱棣说呢?

  “老四啊,咱给你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咱要赏你一块大大的封地,坏消息是这块封地在漠北。”

  朱元璋都能想到自己要是这么说,朱棣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

  到时候自己这个四儿子会作何感想?

  老九在坑哥!

  他朱元璋在坑儿子!

  恩,那表情一定会相当的精彩!

  想到这里,朱元璋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老九这小子鬼点子就是多!

  而且让藩王镇守漠北的确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可执行起来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要是大明更多几个像朱棣一般能够镇守漠北的藩王该多好啊?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朱元璋便是心头一动。

  他想到了皇室军校!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老九搞这个皇室军校的重要性了!

  把所有皇室成员丢进去进行军事培养,将来等他们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就把他们封到老九打下来的地盘上去!

  这小子是不是把这一层都给算计进去了?

  “不行,咱还是得先从老四身上下手,至少咱得先看看他的态度!”

  沉思了许久,当王琛过来提醒早朝的时候,朱元璋这才拿定了主意,拿着朱栎的那封奏折直接就来到了朝堂之上。

  “众爱卿,咱现在就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很快,朱元璋就在早朝上将朱栎送回来的奏疏给念了出来,不过只说了藩王镇守漠北的事情。

  他知道自己早朝议论藩王镇守漠北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塞北那几个藩王的耳朵当中。

  到时候从他们各自的反应,朱元璋就能大概分析出对方的一个心态。

  当满朝文武在听说朱栎居然要藩王镇守漠北之后,也全都傻眼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行!”

  谁都没想到,蓝玉居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朱元璋眼中闪过了一抹冷光,随即笑着问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不可行?”

  其实蓝玉会站出来,是他之前没想到的。

  但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能明白了。

  不管这家伙能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他的立场便是从藩王的角度出发,在替藩王考虑事情呢。

  他说不可行,因为藩王也觉得不可行。

  他相信众藩王没有一个愿意被发配到漠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开荒的!

  蓝玉此举便是在拉拢人心,让众藩王念他的好啊!

  这个老小子,心眼也不是一般的多。

  只可惜,朱元璋比他心眼更多,这货一厥屁股,老朱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了!

  当然,朱元璋也没把蓝玉放在眼里。

  若是他想动,十个蓝玉也早就已经没了。

  因为他想把蓝玉留给朱栎,等着朱栎回来之后亲自解决!

  这个老小子只要识相,不是太过分的话,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臣以为,漠北地广人稀,单凭汉王一面之词,还不足以判定鞑靼人已经退守沙国,万一还有残余势力隐藏起来呢?”

  “如果藩王就藩漠北,鞑靼和瓦剌两部很可能东西夹击,再则兴建漠北军事要塞,劳民伤财,臣也以为没有必要,臣也是为了大明考虑啊!”

  蓝玉一脸正色地解释道。

  其实蓝玉的这番说辞就是在耍无赖。

  他只要想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找到反驳的借口。

  就好比坐飞机空难、坐火车出轨、开汽车还会车祸,那你干脆坐在家里别出门好了!

  可即便坐在家里还可能地震呢,你咋不去死了一了百了?

  朱元璋都不稀罕搭理他,有些无语地摆了摆手。

  蓝玉见状便直接退了回去。

  他也不在乎,反正他就是出来亮个相,表明一下态度,让众藩王能够知道就行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至少他和藩王们应该是一条线上的。

  朱元璋这时的目光又放在了文臣队伍当中一个青年的身上。

  这青年看上去不到三十的样子,却是朱元璋一个多月前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

  因为他叫杨士奇,乃是朱栎当皇帝之后身边的近臣。

  朱栎的什么舆论导向之类的事情,后面都是交给这个家伙来负责的。

  现在的杨士奇只有二十七岁,还相当的年轻,未曾进入内阁,还只在翰林院猫着呢。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先给朱栎培养一批能用的人,所以率先把这个杨士奇给提拔了起来,已经让他占了个名义上的东宫侍读,并且进了礼部,成为了杨启的手下。

  原来的东宫侍读黄子澄,已经被他调到军校里面教文化课去了。

  “杨爱卿,你怎么看?”

  朱元璋饶有兴致地问道。

  他倒是想听听这位日后朱栎面前的大红人会有怎样不同的见解。

  杨士奇闻言,便直接出班,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汉王此举对大明来讲有利也有弊!”

  “哦?怎么个利弊?你给咱深入分析分析!”

  朱元璋顿时就来了兴趣,继续追问道。

  “臣以为汉王此举,第一有利于大明守住疆土,而且可以将北方一些藩王和多余的兵力完全解放出来。”

  “如果藩王镇守漠北,并且建立军事要塞,那么咱们大明的北疆边防的重心就会变为漠北。例如北平等地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而原本北疆的百姓,也不用再担心会有鞑靼人侵扰,能够休养生息了。”

  杨士奇立马就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朱元璋闻言,顿时双眼一亮!

  对啊!

  自己还没想到这一节呢!

  藩王镇守漠北,就等同于大明的边防线要整体北推了。

  到时候漠北就会是大明北面最有利的天然屏障和缓冲地带,再有鞑靼人还想袭扰注入北平、太原、大同等地,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首先他们就要过漠北藩王的那一关!

  而且只要漠北重兵把守,鞑靼人还敢来大明腹地?

  等着被包饺子么?

  这杨士奇的想法,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啊!

  不光是朱元璋,满朝文武在听到杨士奇的话之后,也都露出了震惊之色,随即就有不少人的目光直接放在了蓝玉身上。

  蓝玉的脸色更是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这时候不说其他人怎么看,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先前那番话等于是在放屁了!

  老脸丢完了啊!

  自己一个大将军,居然还没有一个文臣看军事问题透彻?

  “那你再说说弊的地方!”

  朱元璋显然十分满意杨士奇的回答,满是期待地又催促道。

  “弊端其一,是漠北纵深太长,远离京师重地,一旦发生任何事情,京师来不及反应。”

  “其二,兴建军事要塞,花出去的钱就是个无底洞,会加重朝廷的负担!”

  “其三,大明还缺少年轻的武将,能够独当一面的就更少了。镇守漠北光凭一个藩王之力也是捉襟见肘。”

  “但有了汉王的军校,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杨士奇有条不紊的将他的分析全部给说了出来。

  “好!说得好啊!”

  “你们都听听!”

  “这满朝文武,除了杨士奇之外,就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这一层的?”

  “你们都还不如一个后起之秀啊!咱都替你们脸红!”

  朱元璋闻言,先是拍掌叫好,随即就对着满朝文武呵斥了起来。

  蓝玉的鼻子差点都没气歪了,顺带着连杨士奇都被他记恨在内了。

  杨士奇这番话,虽然也说了汉王此举的弊端,但除了前两个是切实存在的问题,还是可解决的问题之外,最后那一个更像是在夸朱栎啊!

  而在朱元璋看来,杨士奇的前两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漠北距离京师太远?

  那是因为现在!

  等日后……

  想到这里,朱元璋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这老九真能算计啊!

  让朱棣跑去镇守漠北,他就能直接迁都北平了是吧?

  这老九的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咋就这么多心眼呢?

  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给算计进去了!

  要不是杨士奇这么一提醒,他现在都还没想到这一层!

  朱元璋是越想越心惊。

  他又怎么能想到,朱栎的脑子里还有六个人在帮忙出谋划策呢?

  这个老九!

  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在等着他啊?

  日后迁都北平,杨士奇所说的第一条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因为北平距离漠北较近,甚至往来漠北一马平川,比来一趟应天府都要方便!

  至于第二条,等朱栎横扫西域二十一国之后,光是收获的战利都够建好几个军事要塞了吧?

  等那西域诸国来乞降,甚至国王、王子都成为了大明俘虏之后,大明还会差钱么?

  而且朱栎现在就已经在做了!他相信最多一年,一年时间内就能够看到那一天!

  也就是说,杨士奇看到的问题,他朱栎同样都想到了,而且在短时间内,他都会解决掉。

  那这些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总结来说,藩王镇守漠北,在漠北兴建军事要塞,势在必行啊!

  杨士奇这一番话,不光提醒了他,也帮他解决了许多麻烦事啊!

  他相信这番话同样也会传到朱棣的耳朵里。

  他现在是真的期待,朱棣听到以后会如何抉择了!

  “咱当时要搞军校的时候,你们一个个不是都站出来反对么?”

  “说搞一个皇家军校玩玩也就算了,还要搞什么武状元,吸收民间的人入军校根本不可行!”

  “这也就是咱老九不在,当着老九本人的面你们敢说么?”

  朱元璋越说越是愤怒。

  太子朱标丧失办完之后,他就按照朱栎之前所说,让兵部每年都在全国进行一次武斗考核。

  但凡是成绩优秀者,在到京师参加武状元的考核。

  而且全国各地的省级武状元,都有资格进入军校进行深造,未来他们说不定就是大明军队的中流砥柱!

  可就在老朱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大部分文臣武将都表示了反对。

  文臣怕重武,而武将怕自己的地位被年青一代威胁!

  这帮家伙,今天却统统被杨士奇打脸了啊!

  分割线

  ps:!!!求月票!!!求评价票!!!!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dkjr.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dkjr.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